
近日,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法院联合开州区妇联一同走进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王奇(化名)家中趣策略,开展特殊的“N对1”家庭教育指导。
\n王奇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离异后随父亲生活,日常由年迈的祖母照料。因长期缺乏有效监护和法律意识,2024年8月,王奇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抓获。案件审理中,承办法官发现王奇虽一时误入歧途,但能够主动投案、真诚悔过,其亲属积极赔偿并取得被害人谅解。今年9月,法院依法判处王奇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现已进入社区矫正阶段。
\n“孩子走上歧路,家庭监护的真空是重要原因。”承办法官在庭审和走访中发现,王奇的母亲离异后远嫁外省,与王奇联系甚少,父亲为谋生常年在外务工,因缺乏家庭教育相关知识,父亲未能对处于青春期的王奇做好及时、有效的心理关怀和法治教育,家庭的教育和监管功能严重缺失。为此,法院决定将家庭教育指导延伸至判决之后,联合妇联为该家“补上一课”。
\n在王奇家中趣策略,法官向王奇父亲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关爱未成年人提示书》,责令其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定期返乡探望,不要成为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结合《家庭教育指导手册》,法官指导王奇父亲注册使用“开心小渝儿在线服务平台”,便于其从“家长课堂”数百节精品课程中了解青春期心理特征,学习亲子沟通技巧,切实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
\n妇联工作人员结合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围绕王奇心理健康、价值认同、学习引导等方面,为王奇父亲提供了针对性的家庭教育建议,并联系专业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为王奇父子制定长期的指导方案,帮助王奇在缓刑考验期内真正实现行为和心理的双重矫正。
\n“每一个迷失少年的背后,都可能有一个需要被唤醒的家庭。”本案是法院与妇联协同落实“教育、挽救、感化”方针的生动实践,通过司法干预与家庭教育的深度融合,让缺失的监护责任得以重拾。我们期待,在全社会的共同守护下,王奇能够顺利度过缓刑考验期,祛除不良行为习惯,最终重塑人生轨迹,成为一名遵纪守法、对社会有用的公民。
\n开州区人民法院聚焦少年儿童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立足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与犯罪防治工作特点,推出“开心小渝儿在线服务平台”,集成“五共护未”“家长课堂”“护苗问答”“心理咨询”“法槌之声”“法院在线”六大功能,深化“法院+”协同促推“六大保护”融合发力,提供体系化、个性化、科学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让司法智慧成果撑起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云端”蓝天。
\n重庆法治报记者 叶会娟
\n原标题:开州区法院联合妇联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判后延伸服务让缺位的爱回归趣策略
倍悦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